在古装电视剧中,清宫戏可谓是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,不仅剧集数量庞大,而且质量也都不容小觑。许多广受好评的作品如今依然拥有大量忠实粉丝,依旧热度不减。
然而,有一个人看这些清宫剧时,却常常感到如坐针毡、背上似乎有刺,她觉得每一部剧中都充斥着数不清的漏洞,离真实的宫廷生活相差甚远。很多人一定好奇,究竟是谁如此大胆批评这些剧集,难道她曾在皇宫中生活过?
这位对清宫剧有独到见解的观众,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格格——金默玉,她对清朝宫廷的历史和细节非常熟悉。她曾直言,影视剧中的许多细节错误,看的她忍不住摇头,甚至连那些公认的经典剧集也没有例外。
展开剩余84%那么,金默玉究竟指出了哪些问题呢?
金默玉本名爱新觉罗显琦,出生于清朝末年的一个显赫家庭,她的父亲爱新觉罗善耆是肃亲王,曾为清朝的名门望族之一。尽管爱新觉罗善耆在历史上的名字并不显赫,但在清朝末年,他的家族背景和地位却不容小觑。
爱新觉罗善耆是肃武王豪格的后代,而豪格作为顺治年间的王爵,虽然未能最终继位,但因其为清朝入关立下赫赫战功,依然被封为铁帽子王。所谓铁帽子王,指的是在王爵世袭中,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,后代只要不犯下大罪,就能继承贵族身份。虽然金默玉出生时,溥仪早已退位,家族也失去了王爵的身份,但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,金默玉的父亲重新带领家族回到东北,重新恢复了贵族身份。
而且,金默玉的姐姐——川岛芳子,作为伪满洲国的高级军官,曾是那个时期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。金默玉和姐姐的关系并不亲密,但姐姐的身影在金默玉的生活中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,甚至给她带来了不少困扰。
金默玉的青少年时期可谓是压抑且困扰重重,她个性崇尚自由和平等,接触了许多现代教育,并对封建大家庭中那些繁文缛节、性别不平等的传统十分反感。她从未习惯家族中的等级制度,尤其是对下人的拜跪仪式,总觉得不自在,因此常常与周围的亲人发生冲突和矛盾。
为了逃离这种压抑的生活,金默玉成年后选择了去日本留学,那段时光成为了她人生中最自由、最无拘束的日子。
然而,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。中日战争爆发后,金默玉不得不与家人回到北京。抗战胜利后,金默玉的家庭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因为她的哥哥和姐姐与日本有着较深的关系,抗战胜利后,家族也不得不面临分离的命运。随着她的兄姐相继离开,原本富足的家庭陷入了贫困,但金默玉反而找到了久违的自由和快乐。
为了生计,金默玉变卖了家中的物品,筹集起了生活费用。1954年,她还收到了从香港寄来的大笔款项。在有了资金支持后,金默玉开始了自己的小生意,她开了一家餐厅。然而,随着全国公私合营的开始,金默玉不得不放弃了餐饮行业,决定寻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。
凭借着她曾经留学的经历,金默玉顺利进入了中央编译局,担任日文翻译工作。在这段职业生涯中,她邂逅了自己的爱人——画家马千里。虽然这段感情并未得到家族长辈的认可,但金默玉决定坚持自己的选择,勇敢走入婚姻的殿堂。
然而,就在她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时刻,一颗多年来潜伏的定时炸弹终于爆发了。
1958年春节前夕,金默玉突然被公安机关带走。经过一番调查,金默玉得知,原来她的身份作为川岛芳子的妹妹被举报,尽管她并未做出任何违法之事,依然未能逃脱被牵连的命运。最终,金默玉被判刑入狱,为了避免影响丈夫马千里的生活,她在监狱中选择结束了这段婚姻。
金默玉在监禁中度过了十多年的岁月,但她的心态一直非常积极乐观。当她终于刑满释放时,她以一种超然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变化,尽管四周的一切已然陌生,她却没有丝毫怨言,而是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。
出狱后的金默玉重新开始了她的人生。在天津,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,两人相互扶持,共同度过了生活的难关。1980年,金默玉回到北京,成为了一名文史馆的研究员,为晚清历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她的晚年充实且多彩,在76岁时,她与丈夫共同创办了一个日语培训学校,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日语专业人才。这个学校也成为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民办日语专修机构。
随着教育事业的成功,金默玉的生活迎来了自己的“第三春”,她也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,尤其是在她的个人风格和坚定态度上,成为了大众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2007年,83岁的金默玉接受了《鲁豫有约》的邀请。这期节目专题聚焦于“成功女性”,金默玉的人生经历完美契合了节目组的定位。当时,这次采访成为了《鲁豫有约》收视率最高的专访之一,尤其是金默玉以自己独特的乐观和智慧,给无数年轻观众带来了启发。
在节目中,金默玉一直保持微笑,面对鲁豫的提问时,她从容不迫,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。当提到过往的艰难岁月时,她并未显露出丝毫的哀伤,反而以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,告诉年轻人如何战胜人生的困境。
节目中的金默玉与我们想象中的清宫格格形象迥异,她没有丝毫贵族气质,反倒像是普通家庭中的长辈,和观众进行亲切的交流。面对鲁豫的夸奖,她并未接受,而是幽默地进行了反驳。她更是毫不避讳地调侃起自己家族的老祖宗,尤其是清朝那些繁琐的礼节,时不时引发现场笑声。
当鲁豫问起她如何能够在重重困境中依旧保持乐观时,金默玉回答:“喜怒哀乐四个字,哀和怒我会放在自己心里,喜和乐可以与他人分享。”这一句话,成为了访谈中最为深刻的金句之一。
而在谈到清宫剧时,金默玉则笑着摇头,坦言自己非常喜欢看电视剧,但对大众喜爱的清宫剧却有很多“雷点”。她指出,许多剧中的历史细节完全错误。例如,像《还珠格格》这样的剧名就非常不准确,因为在清朝,宗室女子只有王爷的女儿才会被称为“格格”,而皇帝的女儿则是“公主”。此外,剧中的许多台词和发音也与历史不符,宫中的太监和宫女应该是轻声细语,而不是那种强烈的“喳”声。
她还直言,影视剧对清朝宫廷生活的描绘过于美化,真实的宫廷生活远比剧中所呈现的压抑和苛刻得多,皇权达到顶峰时,宫廷内部的规矩几乎让人无法忍受。金默玉毫不留情地批判自己的家族和那个封建的时代,这也使她成为了当时许多人眼中的“个性老太太”。
金默玉的人生告诉我们,贵族身份并非衡量一个人高贵的标准,真正的贵族是心灵上的高贵。正是她的豁达和通透,才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